企业宣传,产品推广,广告招商,广告投放联系seowdb

晚年事业有成的名人 晚年成功的名人列举

老了才成功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许多人年轻得治,当然可喜可贺,但还是有一些名人一直等到老年才等来自己的成功,但是他们的等待一样值得被我们称颂!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老了才成功的名人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了才成功的名人事例篇1: 姜尚

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传奇性,不过可能没几个人有这样的运气。当然自己的实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举兵伐纣,在牧野大获全胜。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临淄市临淄北)。

中国励志故事有句老话“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夸张了。不过我记得在那里看过,说姜尚72岁被拜为国师,可信度就高些。无论是八十遇文王,还是七十而拜相也好,足以勉励我们每一个人。

老了才成功的名人事例篇2: 吴承恩

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

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各位年龄偏大,在学术、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虑来写励志故事小说,说不定也写成一代大师。

老了才成功的名人事例篇3: 屈原

其实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适,但我认为屈原在文学上成就的顶峰确实是比较晚的时候。这于他一身坎坷的经历是有关的。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报国的忠臣可能在文学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坛遭到排挤,被放逐后伟大的《离骚》才横空而出。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62岁),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理想。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了实现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

屈原还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其他三位为波兰的哥白尼、法国的拉伯雷、英国的莎士比亚)之一。

老了才成功的名人事例篇4: 齐白石

这位在近代中国画坛享有盛名的艺术大师也是起步晚,基础差。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27岁才开始正式学画画。这个时候所有人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日后会成为一代大师,获得一连串的荣誉。

齐白石什么时候可以称的上“成”字不太好说,我想在他中青年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56岁后开始大胆突破自己,转变画风后才从此声名大振。

1949年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1952年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德意志民主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同年9月16日谢世。卒年95岁。

猜你喜欢:

1. 成功的名人例子

2. 名人坚持梦想成功的事例

3. 从小事做起成功的名人事例

4. 坚持梦想而成功的名人事例

5. 10个坚持不懈走向成功的名人小故事

成功晚的世界名人都有谁?

大器晚成的名人们苏洵(1009~1066)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陈子昂,唐代诗人,早年没有用心读书,以至“年十八未知书”,都18岁了,在学识上还一无所知,\要改弦易辙,要急起直追,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果断的抉择。果然,不久在父母教育下,他一旦悔悟,入乡校求学,便“慨然立志”,谢绝门客,专精文典。终于,数年攻读,一举成才。姜子牙姜尚 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东海海滨人。相传姜尚的先世为贵族,在舜时为官,因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故为吕氏,名吕尚。后来家道中落,至姜尚时已沦为贫民。为维持生计,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丘吉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担任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因成绩差而放弃了考大学的念头,转考陆军士官学校而又两次落榜,第三次才好不容易考取。丘吉尔少年时很淘气,而且对学科的好恶非常明显。他小学时的一位女班主任老师说:我那里对丘吉尔的印象是:这个矮个子的红脸孩子是全班最淘气的孩子。我甚至还认为他不仅是在全班,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淘气包。他以最低的成绩考入了哈洛学校(英国一所历史悠久的公立中学)。关于丘吉尔进入哈洛学校,还有一个秘闻——在入学考试中,丘吉尔的拉丁文考卷答案中,只有一个字母和钢笔水的污痕,当然不及格。可时,校长却说他合格,准许他入学。校长的理由是:伦道夫的儿子肯定不是那种劣等生。在哈洛学校,他特别不爱学希腊语和拉丁语等古典语,成绩总是不及格。丘吉尔回忆自己在哈洛学校的经历时说:我的老师们如果想到我年龄这么小却读那么难的书,而我的成绩又很差,似乎苦于难以断定我究竟是早熟呢,还是智力发展迟钝。豪沃尔特.司各特,近代历史小说的鼻祖,英国大文豪。小的时候,曾是学校成绩倒数第一的孩子。有一天,成名之后的司各特访问了他童年的母校。文豪司各特的来访,在学校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大家热烈地欢迎和接待了他。司各特在校园内边走边看。突然,他问老师们:能不能告诉我谁是这所学校成绩最差的孩子?老师们感到很为难,但没有办法,只好叫过来一个学生,向司各特介绍说:这个孩子就是学校里成绩最差的孩子。那个小学生面红耳赤地低下了头。司各特走近那个学生,抚摸着他的头,说:你是学校中成绩最差的学生吗,不过,你是一个好孩子,你现在在忠实地替我守着我从前的位置。说完,他从口袋里取出金币,送给了这个孩子。拿破仑,“世界英雄,征服者拿破仑”,大军事家、法国皇帝拿破仑在学校读书时,成绩也不好,16岁 毕业于巴黎的军事学校,学习成绩只排在第四十二位。据传记载,他在校学习期间,除数学以外,其它学科的成绩都很糟糕。据说,在他一生中,不论是法语,还是 别的外语,他都不能准确地说和写。他的身材矮小,头形又长得难看,小时候,他家里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孩子不会有什么出息。实际上,幼年时代的拿破仑是一个 任性、粗野的孩子。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在物理学方面引起一场大革命。小时候说话很晚,4岁时,父母甚至认准“这个孩子智力发育太慢”。直到9岁,爱因斯坦还不能流利地说话。上学以后,他父亲听老师说:脑筋迟钝,不善交际,毫无长处。老师们轻蔑地称他为“笨蛋”。14岁,叔叔征得他父亲的允许,开始教他代数和几何学,努力获得了成功。爱迪生是现代最了不起的发明家,也是咱们中国人心中,最著名的外国人之一。他发明的电报机、电话机、白炽灯、留声机、无线电报、电影放映机、电气铁路、X线透视镜等,共1300多种。小时候读书,老师曾骂他:你真是个臭脑袋瓜!因为爱迪生的脑袋是偏头,医生说:里面的脑子也坏了。母亲只好把孩子领回家,自己教他学习。詹姆斯.瓦特,蒸汽机的发明人,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他对人类的贡献同爱因斯坦、爱迪生一样十分巨大。瓦特上小学的时候,多数老师认为他不爱学习,评价他:学习劣等生。小学毕业后,瓦特在父亲经营的小作坊里干活。他心灵手巧,技术长进极快。18岁时,他立志在制造科学器具上有所造就,便来到伦敦,在一家科学器具厂家当了一年学徒。

有没有历史名人很大年纪才有成就的例子?(比如姜子牙和肯德基创始人...

很大年纪才有成就的历史名人有:

1、吴承恩: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

为编著《西游记》,吴承恩远涉名山大川,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素材。吴承恩曾经写过著名诗篇《二郎搜山图歌》。

2、齐白石:

1889年,齐白石二十五岁的时候才开始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文,得胡沁园帮助,脱离木工生活,专习绘画,为人作肖像养家。

1894年,已经三十岁的齐白石与王仲言等七人结龙山诗社,被推选为社长。后与黎松庵等结罗山诗社,一起吟诗、作画、摹刻金石。

2、诸葛亮: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已经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四十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4、刘邦:

刘邦建国称帝时已过半百,步入晚年变得日益猜忌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特别是那些异姓王们。结果臧荼、张敖、韩王信、彭越、韩信、英布等先后被废杀。

英布还起兵反了,刘邦抱病亲征才平了他。之后其封国则转入刘氏子孙手中。只有吴芮的长沙国幸免。

5、姜子牙:

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_溪,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名人经历磨难后取得成功的例子

1.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2.斯蒂芬·威廉·霍金,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之所以在轮椅上坐了47年,是因为他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1973年,他考虑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3.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砍去双脚),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万一千余字。关于孙膑膑刑其实是错误的,在太史公自序这本书中提到“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讲的是孙膑被砍掉双脚,而不是挖掉膝盖骨。4.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于济南,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1970年又随父母下放至山东聊城莘县,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1983年中国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历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5.桑兰(1981年6月11日—),浙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93年进入国家队,1997年获得全国跳马冠军,1998年7月22日,桑兰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其表现出顽强意志,在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并成为2008年北京申奥大使之一,又于2008年北京奥运官方网站担当特约记者。6。贝多芬晚年失聪,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oven“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不要忘记真理。” —— 贝多芬(1792年手记)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 “乐圣”。7.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老师的惩罚和搭档的讪笑,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他决计改失贪睡的坏缺点,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后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智慧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天然惊醒,今后他每天早早地起床念书,持之以恒,终于成为了一个学问广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8.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景清贫,为了念书,他节衣缩食。终于,他的勤劳勤学打动了庙宇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仍然对峙俭朴的生存习气,不承受大族子弟的奉送,以磨砺本人的意志。颠末受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巨大的文学家。9.周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际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编了《离骚》;左丘明掉明后开具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流传到后世上;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

晚年成名的古代诗人有哪些?

大器晚成的戎帅诗人——高适文人多柔弱,是因为长期与文字为伍的职业习惯,将大量的时间用于阅读、思考和写作,长此以往,体力明显不如脑力。但诗人高适不然,他的肋下,有一柄长剑,可以一手持剑,拒敌于千里之外;一手作文,作诗于塞下军前。积雪与天迥,屯军连塞愁。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高适《送兵到蓟北》按照时下的写作分类,高适应该算是军旅题材作家中的佼佼者。实际上,高适留下来的边塞诗,仅占其诗作总数的二十分之一还不到,不过,一生中能有这样的战场经历,加之他的戎马生涯,被肯定为边塞诗人也就无可非议。唐朝诗人中,高适是一个大器晚成的诗人,他不仅获得了传统诗人梦寐以求的仕途高官,成为掌兵一方的封疆大吏,位至封侯。更重要的是,他以其裹挟风雷、气吞万里的磅礴气势,成为边塞诗派的一座创作高峰,遗风所及,啸响千年。对于许多有抱负的读书人来说,少年家贫是件十分无奈的事情。高适的少年时代,家境并不如人意,他的父亲虽然“位终韶州长史”,因为种种原因,还是出现了“家贫”、“少落魄”这样的记载,显然家庭没有能够给予他更多的经济支持。大约唯有读书、习武两件事,不曾荒废。剑术练得好一点,文章也要渐有长进,这是那个时代许多孩子每日要做的功课。二十岁时,仅有一柄长剑、胸怀王霸大略的高适,怀着飞天之梦,来到长安。但求仕无门。此后便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希望报效国家,可是连这样的愿望,也未能够实现。他所要忍受的是,是没有职业的而由此带来的窘迫生活。一贫数十载,他只得在游历中过着“混迹渔樵”的流浪生活,甚至“以求丐取给”。在这期间,令他难忘的事,大约只有两桩,一桩是和后来名传扬天下的李白、杜甫等人饮酒游猎,怀古赋诗。还有一桩,便是终年寄人篱下、刻骨难忘的贫穷困扰。几十年的江湖行走,高适也曾拜访过无数官者、名人,始终没有得到高看,不过写作的名气也渐渐有了。一直等到五十岁,高适的才能终于被张九龄的弟弟,时任宋州刺史的张九皋发现,“深奇之”,立即荐举做了封丘尉这样的一个九品小官。五十岁,已是天近黄昏人近老的光景,为生计所谋,他还是高高兴兴地上任去了。不过很快,天马行空、志存高远的他就不适应了,对于“拜迎长官”、 “***挞黎庶”这样的职位,高适似乎并不感兴趣,甚至觉得很不得志,终于在一次酒后,下定了决心,飘然弃官而去。他像一柄尘封万年的古剑,耐心地等待着,酝酿着长剑出鞘、震烁古今的辉煌一瞬。安史之乱爆发的前两年,他背负着那柄长剑,来到了大将军哥舒翰的帐下,正式投笔从戎。安史之乱,征战连年,兵刃相见,血流成河,几乎击碎了所有诗人的清梦。此时的杜甫,正困守长安,斥责战争。此时的李白,人在江湖,沽酒求醉。正是这场保家卫国的平乱之战,以及直接深入前线的军事体验,点燃了高适全部的才华。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奇兵邀转战,边弩绝归奔。泉喷诸戎血,风驱老虏魂。…… ——高适《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哥舒翰对高适很看重,曾经在收复黄河九曲之地之后入朝,“盛称之于上前”,那么高适的才能,不止是在战斗中写几篇赞诗,而是频频献计,参与出谋划策了。他已经不是战争的观望者,而且成了战争的助阵者。安禄山的虎狼之师来势凶猛。潼关一役,被朝廷深深倚重的哥舒翰不幸战败。兵败之后,高适挺身而出,诣阙献计,慷慨陈辞,坦陈时事。他说,哥舒翰大病缠身,监军诸将不恤军务,战士们的粮饷又被克扣,怎么能打胜仗呢?并建议长策远图,任人唯贤。这一番话,使唐玄宗茅塞顿开,龙颜大悦,并封高适为谏议大夫。安史之乱后,唐玄宗突发奇想,欲以诸王分镇各地,高适进谏认为不可。后来终至永王李璘起兵,欲据扬州。继位的唐肃宗闻听高适论谏有素,便召来寻计问策。高适陈述江东利害,认为永王必败。遂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奉命讨逆,率兵将至,永王兵败的消息已经传来,印证了高适的战事分析。高适的一腔热血,被朝廷赏识。在谏议大夫的职位上,他敢说敢言,弄得“权幸惮之”。敢讲真话,为民请愿,却惹恼了一个大宦官——李辅国。李太监这个人,是大唐王朝中专权甚凶的一个,他曾经跟随高力士当仆役,最后当权时却将自己的师傅贬谪出京,就连宰相对他都要执子弟之孔,他拥立唐代宗后,更是不可一世,有一次当面对自己的主子说:“大家(指皇帝)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高适的谏言,有些显然得罪了李辅国,对付高适,李辅国也不用费神,只需多进几次谗言,高适就除官左迁了。就像武侠里的打斗,君子对付小人,按照套数,一招一式,希望以武功制胜;而小人对付君子,歪门斜道,不择手段,最厉害的一招,就是到处煸风点火,恶人先告状,往往“赢”得很容易。面对这样道貌岸然的奸佞高手,高适只能发出“小人胡不仁,谗我成死灰”的哀鸣愤激之语。不过战乱仍在,所以高适还要出来。再后来,他平息了梓州的判乱。所到镇守之处,“为政宽简,吏民便之”。 因为功勋卓著,被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又进封为渤海县侯。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适以诗人为戎帅,险难之际,名节不亏,君子哉!——《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一》高适的成功,在文人圈子里,被认为是一个奇迹。与他同时代的墨客骚人,几乎没有人能有这样显赫的地位。他的好朋友王之涣、王昌龄,只是做到县尉而已,李白曾经得意一时,但到最后却沦为“罪人”;杜甫一生抑郁寡欢,在战争面前奔走逃亡,妻离子散。而且,唐玄宗对高适不仅予以重用,还“深嘉之”,在一道圣旨里说:“侍御史高适,立节贞竣,植躬高朗,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瞻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义色,实谓忠臣。”真正是荣耀之至。十年磨一剑。高适用十年的时间,施展着他横溢的才能,像一只鹤,轻盈地展开羽翼,一飞冲天。在跨马长征、安边定远的漫漫征程中,在军务闲暇之余,他也有满腔的诗情,融于笔端。但高适的作品,完全不同于风花雪月的无病呻吟,不同于推杯换盏的狂浪之作,不同于迎来送往的长亭离别。在他的笔下,诗歌是一声淋漓的呐喊,是一阵呼啸的山风,是一种骨质的阳刚。看吧,“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一支征战的大军整装待发了!“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一场战争即将来临!“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战斗已经打响了!“鬼哭黄埃暮,天愁白日昏”,战斗正打得难解难分!“泉涌诸戎血,风驱死虏魂。头飞攒万戟,面缚聚辕门”,战士们奋勇杀敌,终于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作为带兵打仗的诗人,高适的诗,是驰骋沙场的急就诗,血泪交加的烽火诗。夜读其诗,耳畔隐隐会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厮杀声……“物性各自得,我心在渔樵”,偶然的事件,偶然的求职,改变了高适的一生。年轻时的他,也想藏身于山水之间,赋诗于yan雨舟辑之上,但是,历史的选择,常常是不可由人自主的。在担任淮南节度使,奉命征讨永王李璘时,高适作过一篇《未过淮先与将校书》,作为一个军事首领,他事先考虑了对敌斗争中的心理障碍,于是移檄将校,要求摒弃私人感情,断绝个人恩义,服从国家利益。他又何尝不知,他的好朋友李白,此时尚在叛乱的永王军中为官,两军交战,总会要相遇的吧,他此时是一个将军,诗人与好友,只能置于一旁。当日的携手同游,将如何面对?他的矛盾,大约是埋在心中的罢。对于国家的负责态度,使得他逾越了个人的情感追求,上升到了“义而知变”的理智境地。高适的身边,一定少不了一把剑,长年悬于腰间,挂于帐下。那种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的兵器,是兵器中的君子,飘逸从容。他的诗作中有多处提到剑。如“二十解书剑”,“孤剑通万里”,“岂知书剑老风尘”,“击剑酣歌当此时”,“抚剑悲风对秋草”……剑为何名,不得而知,也许正是这柄剑,浓缩了将军才子——高适——毕生的追求、全部的理想和才情。

大器晚成的名人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大器晚成的名人?我在本文中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大器晚成的人物故事,快来看看吧!

姜子牙:

姜子牙被后人尊为“百家宗师”、“兵家鼻祖”、“神上神”、“武祖”,他作为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并建立齐国,对后世影响久远。

姜子牙的先祖曾做四岳之官,并因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被封在吕地,但他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年轻时他曾以屠夫、卖酒为生。虽然姜子牙在人生的大半时间里一直默默无闻,但他却一直坚持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最后在72岁时终于等到了西伯侯姬昌,当时他正在渭水之滨磻溪垂钓。

成名年龄:72岁。

黄忠:

黄忠是东汉末年名将,曾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建立蜀汉政权,建安二十四年,黄忠在定军山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首功,被封后将军。

黄忠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来跟随韩玄向刘备投降,建安十八年黄忠已经67岁了,刘备入川,黄忠率兵自葭萌出兵,一路攻到涪城,从此名扬天下。

成名年龄:67岁。

晋文公重耳:

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其文治武功卓著,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其一生主要成就包括强大晋国、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勤王败楚、称霸春秋。

但是晋文公一生并不顺利,有半生的时间都在流亡,晋献公十八年他39岁时,太子申生被陷害上吊自尽,重耳和夷吾开始逃难,晋献公去世后公子奚齐继位,但不久后被大臣刺死,接着晋惠公夷吾即位,这一年重耳已经48岁了,晋惠公在位十四年去世,晋怀公圉继位,杀死了重耳的外公狐突,第二年秦国护送重耳归国即位,并杀死晋怀公。

成名年龄:62岁。

郭子仪:

唐宋明清对郭子仪的评价都很高,都将他配享历代帝王庙,唐代宗李豫说他“秉德资忠,懿文经武,内凝庶绩,外定群凶”,他是李唐社稷延续一百多年的首功之臣,史书记载他最主要的成就是:1、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2、击败吐蕃、党项的入侵。

但是他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一直未受重用,甚至战乱爆发时他还因母亲去世而守孝赋闲在家,这一年他已经58岁了。待他平定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时,他已经66岁了,这时吐蕃又趁机攻入长安,但听说他正调集军队靠近长安,吐蕃立即撤离,他68岁时吐蕃、回纥入寇,又是他说服回纥兵联合击败了吐蕃。

这样的一位盖世英雄,前半生却一直默默无闻,他早年参加武举,以“异等”的成绩补任从九品下的左卫长上,后来才累迁至桂州都督府长史、单于都护府副都护、振武军使、安西副都护等,53岁才升任从三品上的左武卫大将军,在将星云集的唐代,这样的经历实在太普通了。

但是安史之乱爆发了,他挽救了李唐社稷,大器晚成,正是时候。

成名年龄:58岁。

汉高祖刘邦:

刘邦出身农家,秦朝时担任沛县泗水亭长的小吏,在陈胜起义后不久,刘邦也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拿下县城,被沛县父老推举为沛公。那一年他已经48岁了,51岁的刘邦成为汉王;56岁的刘邦成为大汉帝国。

成名年龄:48岁。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