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求蜀素帖原文译文
原文:
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
白话译文:
披星戴月乘船扬帆经过这里,远远地望见集贤林,见佳气盈盈、闻颂歌阵阵。这里路不拾遗,可知政之严肃;野外多滞留的谷穗,可见时局之和。天有秋凉暑热,可以让诗人吟咏;晴天带来了美丽的溪山让人沉醉。于是我捉蟾蜍研墨,写出的彩笺书信几可剪开宛若轻纱的江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米芾生性常喜欢到太湖之畔游山玩水,吟诗赏石。宋哲宗元_三年(1088)的九月,应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之邀请,赴太湖近郊的苕溪游览。正值时宜,米芾遣兴抒怀之余赋诗数首。临行前,林希取出珍藏二十多年的蜀素一卷,请他题写诗文。米芾信手而成此《蜀素帖》。
米芾用笔“八面出锋”,于变化中显沉着笔力,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其“刷”字之风。《蜀素帖》通篇用笔纵横挥洒,动荡摇曳,骏急痛快。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刚柔相济的姿态、痛快淋漓的气势与沉着痛快的风格。
《蜀素帖》全文原文及翻译
蜀素帖原文:
一、《拟古》原文:
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
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
秋花起绛yan,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
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
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
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
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
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
译文:青松刚劲地挺着它的身姿,直插云宵而耻于曲盘。好多滕蔓杂树,互相牵连着露出松端,与之相争高下。秋天到了,山上的适季花儿忽然盛开,紫红一片,美丽得象云锦一般。对此,青松不感到羞辱,也不标新立异与之争艳,只是在阳光的照射下。
从自身的缝隙中向松林里射出一圈圈斑斓的光丸,美丽极了!柏树见此,吐出了柏籽效仿;仙鹤看到了,也缩起了自己的颈项,自愧不如。青松原本并不华丽,它是怎么得到这岁寒三友的尊称的?
龟与鹤年寿是相当的,可它们的羽介和生活方式却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灵物和寿者,因此而能相伴相行,忘却了自己形状的不同。鹤有冲天的气概,龟厌烦安逸的生活。
但是,对于竹子来说,它们却都很喜欢。因此,鹤载着龟共上云端。一路上,鹤嘱咐龟说:别说话,说话就有可能掉下去堕入泥潭!
二、《吴江垂虹亭作》原文: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
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
时为湖州之行
译文:一片片残云,有如洞庭湖上的点点船帆,肥美的鲈鱼,肉色胜过了美玉鲜红的桔子,颜色亮过了金子。我诗兴澎湃,赋诗以继陆游诗翁,乃因站在这垂虹亭上看到了填满东南的秋色!广阔无边的湖面,充满了霜天的清气,有如轻漫飘渺的羽纱,让水天融合浑然一体。
大自然是最高超的造化师,创造这样的美景又何须织女支织机编织,就连嫦娥也只能做看客了!
三、《入境寄集贤林舍人》原文:
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
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野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牋书尽剪江波。
译文:披星戴月乘船扬帆经过这里,远远地望见集贤林,见佳气盈盈、闻颂歌阵阵。这里路不拾遗,可知政之严肃;野外多滞留的谷穗,可见时局之和。天有秋凉暑热,可以让诗人吟咏;晴天带来了美丽的溪山让人沉醉。于是我捉蟾蜍研墨,写出的彩笺书信几可剪开宛若轻纱的江波。
四、《重九会郡楼》原文:
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
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
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
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译文:九月深秋, 山清气爽,乘着船儿,两岸满眼都是黄菊和红茱萸。与远方朋友千里相约之言难道有了后续吗?贤者群聚的时侯怎么大家都这么推让不敢往前呢?在这些贤者当中,谁是杜甫一般的闲人呢?谁又是谢灵运一般千古相传的风流人物呢 ?
我独独把秋菊为什么那么英爽骚艳的那些事儿写出来,使我们这些已经老来的人在情趣上增添一些诗情画意吧!
五、《和林公岘山之作》原文: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
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
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
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
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
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
幽操久独处,迢迢愿招类。
金飐ī带秋威,欻逐云樯至。
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
云盲有风驱,蟾餮有刀利。
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
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
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译文:中天月色皎洁,团团辐照千里。太湖水域浩大,公已两任其滨。岘山即如月宫,何言委形于地。造化心偏东吴,山川自古秀丽。其地有位高士,琼衣玉食如仙。位列众人之长,学识高古深邃。德操素所独善,今蒙千里招我。金风吹送航船,瞬息渡我至此。
舟车朝驾狂风,衣袖暮映晚霞。浮云随风吹动,月有圆缺之变。亭亭月宫高悬,星气岂非在望。既有高情雅致,无谓平顺艰险。既晓世俗尘事,便悟荣华虚空。俗人争相自誉,无非杂事劳碌。君子虚怀若谷,淡然不足挂心。浩浩风云在天,我将启程回返。芸芸众生相望,急待林公德政。
六、《送王涣之彦舟》原文:
集英春殿鸣捎歇,神武天临光下澈。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玉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使敲枰使传道。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
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
淫朋嬖党初相慕。濯发洒心求易虑。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尫鸱那一顾。
迩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涂莫回首。元佑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黻记。
译文:春日集英殿试,***梢之声稍停。神宗皇帝驾临,光芒垂照四海。巨声唱名新科,居首即是王郎。但见白面俊才,此岁年方十八。神宗求才若渴,恩泽天下万民。起用俊杰之士,赋以报效之宜。王郎衣锦而仕,领掌胜地杭州。美玉湖山一色,交相映照生辉。我乃襄阳野老,只适垂钓隐居。
不爱荣华尘嚣,却有山水之乐。相逢不必再约,何如依依长别。我将携书乘马,游历奇山异水。庸常之辈相见,不胜羡慕之至。但欲洗尽杂念,终究避之不及。云中翩翩仙鹤,其志超迈脱俗。土芥秽鸟之流,其俗不屑一顾。王郎才识弥深,一如太湖无底。殷勤却是不改,枉自远驾招我。
在下平生放浪,素喜四海为家。所遇常有英才,并肩相交甚欢。年少言出轻狂,谈笑咒神骂鬼。老来始学范蠡,如今淡然封口。留此一官权宜,聊作隐居资用。你我云泥殊途,望君万勿回首。元祐三年(1088)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记。
扩展资料:
《蜀素帖》,为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墨宝。写于哲宗元佑三年(1088年),以行书写成。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蜀素帖》纵长27.8厘米,横长270.8厘米。"蜀素"指的是这卷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在四川东方所织造的名贵绢。卷上的乌丝栏也是织出来的,可见是专供书写用的。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又号鹿门居士、海岳米芾外史等。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本山西太原人,迁居襄阳,后又居住在江苏镇江等地,是声名显赫的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蜀素帖》为作者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人称“天下第八行书”。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
题库内容:
蜀素的解释
四川 织造的白色生绢。 宋 陆游 《 草书 歌》 :“ 吴 笺 蜀 素不快人,付与 高堂 三丈壁。”
词语分解
蜀的解释 蜀 ǔ 中国 四川省的别称:蜀本(宋代在四川刻印的书籍)。蜀客(旅游蜀地的人)。蜀椒。蜀绣(四川出产的刺绣)。蜀锦。得陇望蜀。 中国朝代名:蜀汉。 中国周代 诸侯 国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 笔画数:; 素的解释 素 ù 本色,白色:素服。素丝。 颜色 单纯 ,不艳丽:素净。素淡。素妆。 素雅 。素描。 洁白 的绢: 尺素 (用绸子写的信)。 本来的, 质朴 、不加修饰的:素质。 素养 。素性。素友(真诚淳朴的 朋友 )。 物的基本成分
米芾的 蜀素帖 的翻译是什么
释文如下:
《拟古》
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
秋花起绛yan。旖旎云锦殷。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
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
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霜金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苎。
垂虹秋色满东南。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
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时为湖州之行。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
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诵歌。路不拾遗知政肃。
野多滞穗是时和。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牋书尽翦江波。
《重九会郡楼》
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宁有后。
群贤毕至猥居前。杜郎闭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
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岘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
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
幽操久独处。迢迢愿招类。金飔带秋威。欻逐云樯至。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
云盲有风驭。蟾餮有刀利。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送王涣之彦舟》
集英春殿鸣捎歇。神武天临光下澈。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玉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使敲枰使传道。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
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
淫朋嬖党初相慕。濯发洒心求易虑。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尫鸱那一顾。
迩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涂莫回首。
元祐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黻记。
扩展资料
《蜀素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行书绢本墨迹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为作者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其作品内容即为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其艺术风格则以和谐变化为准则,天真自然为旨归,通体笔法跳荡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
《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人称“天下第八行书”。
创作背景:米芾生性常喜欢到太湖之畔游山玩水,吟诗赏石。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的九月,应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之邀请,赴太湖近郊的苕溪游览。正值时宜,米芾遣兴抒怀之余赋诗数首。临行前,林希取出珍藏二十多年的蜀素一卷,请他题写诗文。米芾信手而成此《蜀素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蜀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