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球化”“国际化”“多国化”“跨国化”阶段有什么不同表现?分别举例说明?
跨国化、多国化、国际化、全球化阶段是企业发展的四个等级阶段。
跨国化阶段的企业也可以成为地区存在性企业,即利用本土优势向外输出产品,其跨国目的主要为了争取目的地市场,主要表现为市场导向性,市场的存在是企业活动的全部业务的核心,这种企业形态出现最早在十五世纪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多国化阶段的企业可以成为地区发展性企业,本土优势的影响力逐步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货币资本的约束力,企业本部对市场的控制力加强,同时市场的主要操作者是该企业的买办或代理人,企业通过对市场消费的约束攫取利润,其主要表现是输出商品拥有技术代差,并可以用雄厚的资本地控制使原料输出和劳务输出极为廉价。这种企业形态形成于十八世纪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里要区别于十五世纪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两者名称虽然相似,但企业生产方式和收入方式却大相近庭,同时需要解释的是虽然英帝国后来殖民地遍布全世界,但是形态方式依然是多个地区的组成而不是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国际化阶段的企业则成为全球挑战性企业,是完全脱离地区化的新形态,企业本身利润的来源不在完全依靠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差距来实现,商品输出地的消费形态也焕然一新,企业极度重视技术优势,市场也从和企业的约束关系转变为控制关系,即消费者对生产者输出的商品有一种趋之若鹜的心理。金融资本的输出也从对地区约束行为转变为引导行为,因为此时企业商品附加值极高,就需要有富裕的消费群体来购买,企业本部对各地区分支企业的能力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所以,这一阶段企业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具有垄断性,这种典型的企业是二十世纪初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当然类似的后继者也不计其数,但是作为现代互相协作的国际化生产方式,它无疑是开山鼻祖。全球化阶段的企业就可以称为全球控制性企业,是国际化企业发展的成熟表现,企业完全脱离了对市场和资本的依赖,因为这是企业输出的产品开始向消费者的必需品回归,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开始脱离个价格因素,从而导向技术因素和服务因素。所以,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现在高端技术和人力资源。全球化这个概念是上世界七十年代最早在美国提出的,在当时布雷斯顿森林体系面临奔溃的大背景下,各个垄断企业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开始寻找可以摆脱高成本的生产体制。电子产品的出现衍生了人类知识产权的观念,企业的发展也出现了改天换日的变化,地区之间的协作,演变成共同开发、共同生产、共同销售。所以,全球化企业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一体化体制,这个概念有些抽象,但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它的价值,即全人类全部与其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这种企业的代表就是当今的微软公司。综上所述,从时间和空间上企业发展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但是始终都有一个最终的目的那就是利益最大化。在当今南北两极分化的时代,绝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模式依然可以看见历史再现的影子。企业的发展模式必须与其生产体制相适应,而不是盲目跟风,所以说,三年的工厂,十年的公司,百年的企业,是有道理的。
国际化战略的定义是什么?
1、国际化战略是企业产品与服务在本土之外的发展战略。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壮大以及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有远见的企业家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本土以外的全球海外市场。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是公司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发展规划,是跨国公司为了把公司的成长纳入有序轨道,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环境适应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决策的总称。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决定企业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态势。 2、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可以分为本国中心战略、多国中心战略和全球中心战略三种。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创新吗)
世界格局具体的是什么?
①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就当今世界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
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
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②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创新吗)
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③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
推动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什么?
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今天,国际竞争的新优势越来越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进,赢得优势。
中国精神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弘扬中国精神应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国。
要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要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增强国际竞争新优势。
要自觉树立敢为人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担当,敢于超越,追求卓越,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等待,不观望,不懈怠,投身实践。
团结 互助 万众一心,就是中国精神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创新吗)
我国面临怎样的国际战略格局?
一、 全球新兴力量加速发展,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体系深刻调整
近年来,国内外提出“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的观点。美欧在国际中的传统优势地位正在受到冲击,西方国家内部危机感上升。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大国关系出现新的变动,国际体系孕育新的变革,主要国家战略进行新的调整.新兴力量快速上升势头更加明显,西方国家对国际事务的整体影响有所下降.
二、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态势,传统安全问题仍很严重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缓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数。全球局部仍有小规模武装斗争与矛盾,反映出国际安全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有所上升.热点地区局势时缓时紧,地缘战略竞争依然激烈。
三、主要国家调整安全和军事战略,新一轮全球强军浪潮方兴未艾
当前形势表明,国际军事竞争正在趋于激烈,军事安全地位再度凸显。世界各主要国家着眼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突出军事力量对国家利益的安全保障和战略支撑作用,加大军事投入,深化军事转型,加强军队多样化能力建设。
四、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产生深刻影响,非传统安全问题更显突出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恐怖主义、国际海盗、金融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各种全球性、跨国性问题日益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