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的简称?
酒泉市没有简称。酒泉古称肃州。
酒泉名字的来历(甘肃酒泉名字的来历)
1、酒泉,甘肃省地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之间,北纬38°09′~42°48′,东经92°20′~100°20′之间, 自古是中原、东北通往新疆和西域的交通要塞, 北部除少部分与蒙古接壤外, 大部与内蒙古阿拉善盟相接, 西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自治州和海北藏族自治州,东邻张掖市,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
2、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丝绸之路的重镇。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自东而西有祁连主峰、讨赖山、大雪山、野马山、阿尔金山、党河南山、赛什腾山,属大陆性干旱气候。
3、截至2017年,酒泉市辖1个市辖区,2个市,4个县。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111.94万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9亿元,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1721元。境内有莫高窟、安西城、酒泉公园、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景点。
4、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是敦煌艺术的故乡、现代航天的摇篮、新中国石油工业和核工业的发祥地,也是国家风电基地、百光电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矿产品采选冶炼基地、商品粮棉基地、瓜果蔬菜基地,为甘肃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先后荣获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城、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凉州是秦朝哪里?
凉州,古地名,即现在的武威,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 凉州的由来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开辟了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因此而得名。当时武威郡下属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次、鸾鸟、扑 、媪围、苍松、宣围10个县,治所在故臧。元封五年(前106),分天下为13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凉州之名自此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三国魏黄初元年(220),魏文帝置凉州,一直到西晋,姑臧均为凉州治所。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建都与此。
酒泉名字的来历(甘肃酒泉名字的来历)
酒泉和九泉有什么区别?
相传西汉元狩二年霍去病西征匈奴大胜,武帝赐御酒犒偿,酒少人多,倾洒入泉,与将土共饮,遂称此泉为“酒泉”。其后以泉名为地名;又传泉水色地纯正,酿洒味甚佳,因名“酒泉”。来历说法很多,以取“其水若酒”的说法较可信,实为水色如酒,并非泉有酒味。
“九泉”是数量词,九泉之下中的九字,只是因为它是数字单数中最大的 数字,所以有“极限”之意。 九泉是指地底最深最深处。
九泉:地下深处。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阴间。
酒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酒泉是历史文化名城。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之间,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城市。甘肃省名“肃”字由来地。东接张掖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蒙古国。
酒泉地区是我国西部土地开发利用最早的区域之一。
各省名称?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2、天津(津)
3、上海(沪)
4、重庆(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2、维吾尔自治区(新)
3、西藏自治区(藏)
4、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5、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三、两个特别行政区
1、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2、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四、23个省
1、黑龙江省(黑)
2、吉林省(吉)
3、辽宁省(辽)
4、河北省(冀)
5、山西省(晋)
6、青海省(青)
7、山东省(鲁)
8、河南省(豫)
9、江苏省(苏)
10、安徽省(皖)
11、浙江省(浙)
12、福建省(闽)
13、江西省(赣)
14、湖南省(湘)
15、湖北省(鄂)
16、广东省(粤)
17、台湾省(台)
18、海南省(琼)
19、甘肃省(甘或陇)
20、陕西省(陕或秦)
21、四川省(川或蜀)
22、贵州省(贵或黔)
23、云南省(云或滇)
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重庆市,河北省石家庄,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甘肃兰州,内蒙古呼尔浩特,新疆乌鲁木齐,西藏拉萨,云南省云南市,海南省三亚,浙江杭州,江苏苏州,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江西南昌,山东济南,河南郑州,辽宁沈阳,广东广州,福建福州。
中国各省名称,北京是金京天津市津,黑龙江黑吉林及辽宁辽,河北冀。河南豫,山东鲁,山西晋,陕西陕,内蒙古蒙,宁夏宁,甘肃陇新疆新,青海青,西藏藏,湖北鄂,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浙江浙,福建闽,湖南湘,江西赣,四川川,重庆渝,贵州贵,云南滇,广东粤,广西桂,海南琼,香港港,澳门澳,台湾台。
中国有23个省,五个自治区,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其中这两个特别行政区指的是香港和澳门。他们的简称分别是港澳,而四个直辖市指的是北京、天津、重庆、上海,它们的简称分别是京、津、渝、沪,而五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它的简称是蒙,省会是呼和浩特。
一、四个直辖市名称及简称来历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名称及简称来历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乌思”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明代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清代称西藏东部为“康”(喀木),中部为“卫”,西部日喀则一带为“藏”(包括阿里),因其在中国西部,故称西藏。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藏”字作为简称。另一说认为简称源于故称“乌思藏”。
4、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公元5世纪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以为是夏后氏后裔,故将建立的割据政权定国号为“夏”。宋代,党项族拓拔氏首领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纪,元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之名。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
5、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一名产生。元设广西两江道。明设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因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广西简称“桂”。另一说认为广西秦时曾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历史上广西2/3地域属桂林郡,故广西简称“桂”。
三、两个特别行政区
1、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宋代以前,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取全称中的“港”字作为简称。
2、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名字最早记录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意为海湾如明镜,盛产“蚝”。后又称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称“蚝镜澳”,因隶属广东香山,亦称“香山澳”。“门”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本地内港的妈祖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象门;另一说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中呈十字门状;再一说是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又是门,故曰澳门。1999年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取全称中的“澳”字作为简称。
四、23个省名称及简称来历
1、黑龙江省(黑)
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1907年改为黑龙江省。
取全称中的“黑”字作为简称。一说简称源于河流黑龙江。
2、吉林省(吉)
吉林一名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1673年建城。1676年置吉林将军。1907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
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
3、辽宁省(辽)
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北宋时,在今河北、辽宁一带,契丹族建立辽国。辽金时代设置辽阳府。元设辽阳行省。明设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
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4、河北省(冀)
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汉设河北县。唐设河北道。辖区与今有出入。1928年设河北省。
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5、山西省(晋)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明处设山西省。
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
6、青海省(青)
因境内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据《水经注》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这里就称青海了,也有写作西海的。唐以后多以青海为正名。1928年设青海省。
取全称中的“青”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青海湖故简称“青”。
7、山东省(鲁)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金时,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清初设山东省。
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故简称“鲁”。
8、河南省(豫)
古称黄河以南地区为河南。汉设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设河南省。
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故简称“豫”。
9、江苏省(苏)
清康熙6年(1667年)设江苏省,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今南京市)和巡抚驻所苏州(今苏州市)两府首字组成江苏省。
取全称中的“苏”字作为简称。
10、安徽省(皖)
1667年,取当时的政治中心安庆(今安庆市)和经济都会徽州(今歙县)二府首字组成安徽省。
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别称为皖,故安徽简称“皖”。一说认为因境内最早的名山天桂山古称皖公山,故简称“皖”。
11、浙江省(浙)
浙江即江流盘回曲折之意。战国时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浙西两个地区。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区名称。明初设浙江省。
取全称中的“浙”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古称浙江,故简称“浙”。
12、福建省(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闽中郡。汉时称福建为闽越国。唐开元年间设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两州的名字组成的。元设福建行省。明设福建省至今。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故简称“闽”。一说因境内有闽江,故简称“闽”。
13、江西省(赣)
唐代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设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后皆设江西省。
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
14、湖南省(湘)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代设置湖南省。
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
15、湖北省(鄂)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
16、广东省(粤)
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东一名。元设广东道。明设广东省。
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
17、台湾省(台)
台湾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台窝湾支族。台湾在秦汉时称“东鳀”。三国时称“东夷”。元时称“瑠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一名。清光绪11年(1885年)设台湾省。
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
18、海南省(琼)
因其位于南中国海域,境内最大岛屿又称海南岛,故名海南省。1988年建省。
因秦以后称这一带为琼台、琼州或琼崖,故简称“琼”。
19、甘肃省(甘或陇)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西夏王朝设置的十二监军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张掖县),辖甘州、肃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元设甘肃行省,明代并入陕西省,清代恢复省治。
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简称“甘”。
由于甘、陕两省间有陇山,甘肃古时别称陇西,故又简称“陇”。
20、陕西省(陕或秦)
陕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就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设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清设陕西省。
取全称中的“陕”字作为简称。
又因辖区春秋时为秦国地,故又简称“秦”。
21、四川省(川或蜀)
辖区秦时设蜀郡。汉设益州部。唐设剑南道,又分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宋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产生。元时合并四路,设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
取全称中的“川”字作为简称。
又因辖区西部古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
22、贵州省(贵或黔)
宋代以前设矩州,因当地语音“贵”“矩”难分,故也写做贵州,元初正式命名为贵州。明设贵州布政使司。清设贵州省。
取全称中的“贵”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贵山,故简称“贵”。
辖区东北部秦时属黔中郡,唐属黔中道,故又简称“黔”。一说认为境内有黔灵山、黔灵河,故简称“黔”。
23、云南省(云或滇)
因在云岭以南,故名云南。西汉时设云南县。三国蜀汉时设云南郡。元设云南行省。明设云南布政使司。清设云南省。
河北省(冀)石家庄
山西省(晋)太原
辽宁省(辽)沈阳
吉林省(吉)长春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
江苏省(苏)南京
浙江省(浙)杭州
安徽省(皖) 合肥
福建省(闽)福州
江西省(赣)南昌
山东省(鲁)济南
河南省(豫)郑州
湖北省(鄂)武汉
湖南省(湘)长沙
广东省(粤)广州
海南省(琼)海口
四川省(川、蜀)成都
贵州省(黔、贵)贵阳
云南省(滇、云)昆明
陕西省(陕、秦)西安
甘肃省(甘、陇)兰州
青海省(青)西宁
台湾省(台)台北
4个直辖市
北京市(京)
天津市(津)
上海市(沪)
重庆市(渝)
5个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疆)乌鲁木齐
北京——京、天津——津、河北——冀、山西——晋、内蒙古——蒙、山东——鲁、江苏——苏、浙江——浙、上海——沪、安徽——皖、福建——闵、江西——赣、台湾——台、河南——豫、湖北——鄂、湖南——湘、陕西——陕、甘肃——甘(陇)、宁夏——宁、新疆——新、青海——青、四川——川(蜀)、重庆——渝、云南——云(滇)、贵州——贵(黔)、广西——桂、西藏——藏、黑龙江——黑、吉林——吉、辽宁——辽、广东——粤、海南——琼、香港——港、澳门——澳。
酒泉特产有哪些?
酒泉特产,主要是一些手工业产品,汉唐以来,玉器、皮革、毡毯、毛褐等制品,传世不绝。夜光杯,肃州窝窝久负盛名,其它如土纸、栽毛绒毯、毛毡。、靛张布、肃州水yan,芨芨草席等也畅铺各地。近些年来,由于机制产品的增多,手工产品多被代替,有的已气息奄奄。而其独特风格,精巧手艺,仍有保持与借鉴的必要。
一、夜光杯;夜光杯它是产于酒泉的各贵酒器,取材于祁连山的硌臣石。(又名酒泉玉),精工雕琢而成,雕法细腻,造型生动。色彩斑烂,盛酒味美醇香,为中外人士所喜爱。唐傅诗人王瀚作凉州曲而赞之,诗以杯名,杯以诗传,颂为午秋佳话。实为陈列,宴宾和馈送亲友的好礼品。
二、酒泉酒(肃州烧酒):酒泉酒是以小麦培制的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以高梁、玉米、大米为原料,汲名泉之水,采用独特工艺精酿而成,酒液清澈透明,芳香浓郁,绵甜醇厚,诸味协
调,别具一格,为宴请宾客,馈赠亲友的佳品。
酒泉酒,历史悠久,清末已畅销兰州、青海、新疆等地,得到酒家好评。
三、栽毛绒毯:栽毛绒毯,由来已久,古时月氏族散居酒泉,月氏人善织绒毯。古乐府《陇西行》“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戳毹”,约在西汉时,酒泉已能织栽毛绒毯,织毯原料以优质羊毛
或驼毛为主,采用传统工艺,纺织而成,色彩典雅,图案别致,壮观大方,经久耐磨,具有民族特色,誉为珍品,深受中外顾客的欢迎。
四、肃州水yan:肃州水yan的主要产地在城郊讨赖河一带,因土肥水足,所产yan叶色泽金黄,气味芬芳,水yan的配料、炮制稚很讲究,除yan叶外,还加油料香草、薄荷、当归、川芎、冰片,
麝香等材,别具特色。清末就有几家作坊,如王家yan坊,陆家yan坊等,产品行销河西各地。
五,肃州窝窝:肃州窝窝(毛制棉鞋),为明、清时代的肃州特产,以牛毛渗水洗搓而成,俗称毛窝窝,形厚拙而御寒力强,经久耐用,人多喜爱。
六、府州麻纸:肃州麻纸(土纸),俗称麻纸,明、清时就有作坊,以破布、马莲、芨芨草、麻为原料,质地精细,柔软而坚韧,细纸可供书写印刷用,粗纸可供包装或其他杂用,尤以白家
纸坊、焦家纸坊等几家为著,现已组成土纸社,根据市场需要,制造多种质地不同的纸张。
七、芨芨蔗:酒泉境内到处都能生长芨芨草,农民就地取材,利用农闲,根据用途,编织成席,金色明亮、光洁整齐,修房、造桥、铺炕都不可少,结实可靠,省钱耐用。
八、毛毡:酒泉各族人民杂居,农牧业兼营,多畜产品,尤以毛毡最出名,制造工艺精细,毛质纯正,有红黑白诸色和羊毛牛毛之分,制成后,富有弹力,柔软耐用,隔潮保温,为各族人
民喜爱的生活必需品。
九、靛张布:自明代以来,河西农业生产稳定,家家男耕女织,农民种靛者甚多,因此,染布作坊在肃州崛起,城内及农村堡寨,都有人经营染坊,大都以蓝靛为主要染色原料,印染手工
织的棉布,色彩兰中泛紫,还能印染兰底白花的靛张布,抗日战争时期,靛张布又盛极一时,后因机制布畅销,靛张布被淘汰,染坊倒闭。
十、黑瓜籽:黑瓜籽也是酒泉的特产之一,具有个大肉厚,皮黑肉白,油多芳香的特点,深受省内外顾客的欢迎.
十一,洋葱:洋葱,是酒泉著名的特产,农民群众积累了一整套裁培经验,种植范围日渐扩大,它的特点是皮薄肉厚瓣肥硕,有清白的光泽,既是餐桌上的佳肴,更是健身良,可炒食、煮食,其味香甜,与大肉温炒,香味特殊。
十二、皮革:酒泉土法制革,由来已久,其方法是先将兽皮浸泡数日后,以硝与黄米粉拌为稀糊,涂于皮上,复浸泡十余日后取出绷起,用刀刮剥脂肪,匀称柔软为度,做皮衣、皮帽及车
马免具等,柔韧耐久,为用者所喜爱。原组织皮革组从事生产,现又成立皮革厂采用科学方法机器制做,精巧美观,供应需要。酒泉特色食品--点心、烧饼、蒸馍类:
酒泉名字的来历(甘肃酒泉名字的来历)
1、香酥火烧 取烧饼与京式点心的特点,将点心馅与食油和于面中,入火鏊烤炙而成。色呈浅黄色,大于点心,小于一般烤饼,最好是在饭馆中乘热食用,酥软香甜,油而不腻,作早点夜宵皆宜。清真火烧则用胡麻油配制。
2、油酥馍(也叫糖酥馍) 用烫面投入姜黄、红曲等味料,通过揉、卷、盘、压等技艺,形呈扁圆,有层次,中间凹下置糖浆适量,圆周面层盘绕,面上洒白糖粒,入鏊烧炙,色黄鲜亮,酥脆香甜,冷热皆可食之,多在街头巷尾叫卖。
3、油塔子 开水烫面,然后再掺入少量发面和食油,用力揉和多次,醒面适时,擀成薄饼,抹油一层,撒上油面子,卷成筒状,切成均匀的面剂,再拧成螺旋形塔状,上笼蒸制,出笼后,色呈深黄,一捏渗油,食用时,夹入盘中,提顶一抖,便绽成薄条片,酥软味香,故称“热油塔子”。适口不腻,冷热食皆宜,热食更佳。
4、油老鼠 兑好的面做皮,包入热葫麻油拌成的油面,捏成老鼠形状,上笼蒸制,出笼后面呈白色,心是焦黄,味香适口,冷食更佳,多在正月十五食用,馈送亲友亦称佳品。
5、甜水面蒸馍(也称罐罐馍) 不加盐糖等佐料,面团要揉多次,成长圆形尖顶,上笼蒸熟色白亮为佳,食用松软,耐嚼慢咽则有天然麦香,切片夹卤肉,其味更佳;吸水性极强,一经开水浸泡,即成海绵状,是喂养婴幼儿的佳品,亦最宜老人食用。
6、油馃子 分大油馃子和小油馃子两大类,味道也分咸甜两种。其花样单凭巧妇手艺,把兑好的面团采用翻、转、挤、压、搓、拧、攥、挑等技艺,做成各种花样图形,统用葫麻油炸制而成。在油馃子繁多品种中,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巧妇用姜黄、红曲、菠菜汁等色料,和成五色面团,然后显出手段,制成指头蛋大小的蜂蝶昆虫、鱼虾蜻蟹、虫蛹蝌蚪、龙虎马羊、鸟鼠鸡鹅、花卉草果等形状;经清油炸出色彩艳丽,形态逼真;端上桌面,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吃起来香脆酥甜,极为适口。这种小馃子,只是在年节时,妇女才精工细作,所以市场上尚不多见。另外,酒泉回族同胞制作的清真油馃和馓子,更是高出一筹,十分讲究。
7、锅盔 是酒泉烤饼类中的一个大家族,入鏊烤制的叫锅盔,上笼蒸制的叫蒸饼,它的大小要根据鏊笼大小而定,厚度则在5-10厘米,加红枣的叫枣儿锅盔,加沙枣儿的叫沙枣锅盔,还有卷入姜黄、红曲或香豆(酒泉特有的一种豆科香料植物),用刀切开后,红黄绿相间,层次分明,煞是好看。上市出售切块称斤。其他以形状不同而又有各自的名目,如长圆稍弯曲的叫“牛担角”,长方扁形另加茴香卤油等佐料的叫“笏板馍”,入鏊烧烤的花卷叫“烧疙瘩”,也叫“烧壳子”,所有这些上市出售时是论个不论斤。
8、甜米黄 是用黄米(糜子)磨成粉,入粬发酵,略有酒香后,放在小碗里,按瓷成半圆形米面团,上笼蒸制而成,色淡黄,其味松软微甜有天然异香,且有醪酒的清香味。甜米黄易消化,健脾胃,老少皆宜,城乡人均喜食。
9、灶干粮子 其实是一种家庭做的点心大小的小烧饼。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神的日子,到了晚上,家庭主妇洗手、净口后献供“灶干粮子”等供品于灶君神像前,念道:“灶君爷,吃干粮,吃饱喝足上天堂”。
10、热糕油饼子 将糯米红枣制成的米糕,放入锅中,上面放炸好的油饼,盖上笼布,锅下加火,要始终保持米糕和油饼的软、热,食用时,将蒸软的油饼上抹上米糕,香甜可口。
11、酿皮子 是酒泉人特别喜爱的夏令吃食。制法主要耍的就是调料:醋卤(熬制时加大料、红辣皮、粉汁勾芡,用火锅盛装,冬季火煨,夏季去火)、十香醋(加大料熬制不勾芡,熬好的醋里还泡几枚草果)、蒜泥(大蒜捣成泥状,加水搅拌,淡黄色)、红辣子(辣面子泼热熟油和稀,鲜红明亮)、芥沫子(芥沫子捣细,开水和稀)、炒盐(食盐干炒后捣细)等。
12、凉粉 蚕豆(俗称大豆)粉制成,制法简单而普遍,主要是调料要好,与酿皮子的调料相同。在家宴时把粉制成薄块,卷成筒状,切成一寸厚的圆圈,浇调料,有时还加炒制好的肉沫,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13、热豆粉 黄豆磨粉,上锅蒸熟,调料以鸡汤芡成卤。这种食品老少皆宜,易消化,营养丰富,四季皆宜。
14、蒸粉(也叫蒸饼) 小麦面和软揣硬,擀成圆形薄饼,上笼蒸制而成,晾冷后切成细条,装碗拌上各种调料,即可食用,是家庭中常见冷食之一。
酒泉特色食品--熟肉类:
1、脂裹:有板油脂裹和肠脂裹两种。板油脂裹的做法是,宰羊开膛时,把蒙在肚子表层油(叫蒙肚油的油皮)款款扯下留作外皮,再选肥瘦相间的精肉剁碎,加葱、蒜、姜等佐料,搅拌做成馅,用油皮裹好后,用麻皮或棉线将两头扎紧,中间还要斜绕几道捆好后,入锅煮熟。稍凉切片即食。食之不腻,较一般煮羊肉更是香味浓烈,晾冷后,切片再入炕锅,煎热食之,其味更佳。肠脂裹的做法是,把羊肠翻洗干净后,将羊的下水和血块等剁碎,加佐料和适量的炒面,搅拌成糊状,装入肠内,两头扎紧,水开后入锅煎煮,煮时要适时地用针在肠壁上扎眼儿放气,以免崩裂,稍凉后切斜片即食。
2、羊杂碎汤(也叫羊头汤):将羊下水煮好,切碎;在原汤中,配以姜为主的佐料粉,汤呈白色,不可混浊,再把退肉的羊头骨入锅,切好后的羊杂碎肉装碗浇汤淤热即食。汤要滚烫,肉要烂嫩,若把煮熟的小麦粒或大麦粒投入汤中,舀碗与肉同烩,其香味更浓。羊头汤是当地人喜爱的早点和夜宵。
3、腊羊肉和腊牛肉:把羊牛肉切好,肥瘦掺匀,拌调料后分别装入各自的肚子里,封口入锅煮熟,捞出后,乘热放在适当的盆子里,上面加力压实,到完全冷却为止,食时切成薄片并撒以盐面,肉色红白黄相间,引人食欲。这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冷肉食品。
4、炕羊肠:是一种具有西部特色的小食品。将新鲜的羊血掺少许面粉,加料后灌入羊肠内,投入沸水内紧烫片刻捞出凉冷,切成一厘米薄厚的斜片,放入油鏊中炕炙,现炕现吃,热吃为佳。炕羊肠有止痢、止泻的功能。
还有一些民间吃头,诸如烧葫芦、麦索子、碾珍子、焖饼子等,不一而足。酒泉人在不同的节日里,食品都很有讲究,如正月初一到初五,一般不再动刀生火做饭,宴客时也只是将备好的菜肴半成品炒蒸而成;正月十五吃元宵、包子或油老鼠,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月二日吃煎饼;惊蛰吃油炸鸡蛋;五月端午吃粽子、米糕、喝雄黄酒;八月十五吃月饼、油锅盔、葫芦锅盔;冬至节吃荤食;腊八吃腊八冰、腊八豆、腊八粥、豆豆饭,冬至节不吃素,腊八不吃荤,有荤冬至素腊八之谓;腊月二十三祭灶过小年,吃灶糖、枣饼、灶干粮;腊月三十吃稍面、饺子,半夜还要吃一顿饺子叫做“装仓饭”。
甘肃的张掖市古称什么?
张掖,古称甘州,是甘肃省辖地级市,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河西地区旅游中心城市及重要的商贸流通枢纽,甘肃省农副产品加工和能源基地之一。截至2019年末,辖1个区、5个县,总面积3.86万平方公里,城镇人口60.08万,境内有汉、裕固、藏、蒙、回等38个民族,其中分布于祁连山区的裕固族是全国独有的少数民族。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张掖市常住人口为1131016人。
张掖,古称甘州,是甘肃省辖地级市,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河西地区旅游中心城市及重要的商贸流通枢纽,甘肃省农副产品加工和能源基地之一。张掖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区,全国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油料和牛羊生产基地。
张掖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命名张掖,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张掖素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的美誉,既有“半城芦苇”的自然美景,也有“半城塔影”的历史风貌,拥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张掖国家地质公园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
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土塔寺、西来寺、马蹄寺、镇远楼、山西会馆、民勤会馆、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甘肃省地级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
张掖市古称甘州,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名胜古迹多,有张掖大佛寺等。
张掖古称“金张掖”,后改名甘州,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武威地区和金昌市,西连酒泉地区,是“古绸之路”南北两线与“居延古道”交汇点,今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