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指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等。
中文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外文名
< 参见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
颁布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类)
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联合国非遗的定义
1997年11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才被国际社会所认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包含方面
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
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指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而制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公布,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
1.广西花山岩画。
2.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3.中国剪纸,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4.珠算,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5.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
6.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
7.书法,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8.京剧,被视为中国国粹,是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9.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10.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什么叫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物质文化遗产( ):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梅花篆字)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资料: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七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1、板头曲
板头曲是一种独特的汉族弦索乐,为中州古曲,用古筝、琵琶、三弦等乐器演奏,配以月琴、京胡、二胡、洞箫、八角鼓等,是中华民族音乐遗产中的经典。因主要用于河南曲子正式演唱之前,故称河南曲子板头曲。
河南板头曲起源宋朝,被称为是中国民族音乐之宗,是河南乃至全国的稀有乐种。2006年,板头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大铜器
大铜器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艺术之珍品,是北方地区传统打击乐种的典型代表,是世界上最响亮的打击乐器和乐器最多的打击乐种。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平县,辐射等周边地区。
大铜器始于三国时代军中,此后民间流传,多用于求神、祭天、节日庆典等大型活动仪式,是群众参与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也是一种独具风格的闹年器乐。
3、中州筝派
中州筝派是一件河南省艺术研究院保存的民间音乐类遗产。河南筝曲的形成与河南豫剧、河南大调曲子、河南曲剧等民间戏曲音乐和民间说唱音乐密切相关。
地处中原的河南,有着浓厚的民间传统文化。弦索在明清时代在汴梁流行的小曲相互融合,清代发展成为大调曲,用弦索伴奏、合奏的形式也随之沿传,河南古筝传统文化艺术延续流传至今。
4、司马懿得胜鼓
司马懿得胜鼓流传河南温县的民间打击乐,其艺术风格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粗犷豪放,具有感召力量。为三国时期军事家司马懿所创,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价值。
司马懿得胜鼓作为民间传统习俗文化,千百年来,通过文化积淀,逐步传承和发展,已成为民众参加节庆、庆典、庙会等传统节日文化娱乐时的项目。
5、超化吹歌
超化吹歌队以管子为主奏乐器,辅以笙、笛、萧、韵鼓、大铙、碰铃等乐器,堪称中国古代的交响乐。据记载,超化吹歌大约起源于北朝,是吹奏乐和打击乐组合的宫廷音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类)
超化吹歌起源于4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兴盛于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宫廷,千年来演奏者以口述传承,已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6、唢呐
唢呐又名喇叭,是广泛流传民间乐器,其音色明亮,音量大。在民间的吹歌会和地方戏曲、歌舞的伴奏中应用。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祭,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
最初流行于波斯,在金元时代传到中国。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2006年,唢呐艺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开封盘鼓
开封盘鼓又名大鼓,是河南开封特有的一种民间鼓乐表演艺术。鼓队灵活调整,规模大小不一,在令旗的指挥下,队员击打挎在身前的铜器,在盛大的节日里,一般在街头、广场、公司开业等演出。
开封盘鼓气势宏大,远听象惊雷,近听如万炮轰鸣,有排山倒海之势;不论在音乐性上,还是在舞蹈性上,都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正是开封盘鼓艺术魅力之所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久盛不衰。
8、信阳民歌
信阳素称河南的歌舞之乡,在汉族民间音乐舞蹈等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丰厚内涵,在风格上不同于河南北部其他地区。其原生状态的民歌、民舞在被收存保护的过程中又有所变化。
信阳民歌作为中原文化中独特一类,豫韵楚风融于一体,其源于何时,至今已无法考证。由于文化娱乐活动逐步丰富,唱民歌已经很难再现。
1. o i 埃及的吉萨大金字塔。
2. o 巴比伦空中花园。
3. o a i 土耳其以弗所的阿耳忒弥斯神庙(阿耳忒弥斯,月亮和狩猎女神)。
4. a i 土耳其的摩索拉斯陵墓。
5. o i 希腊罗得斯岛巨像。
6. o 亚历山大灯塔(这里的是地名,不是人名!!)。
7. o a i 古希腊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
2011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2011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1.克罗埃西亚东部的贝恰,国家克罗地亚
2.乐兹嬉唱仪式性的喀须喀克传统 土耳其
3.中国皮影戏 中国
4.法国传统马术 法国
5.法朵:葡萄牙城市怨曲 葡萄牙
6.阿尔结莫西的健康圣母节 西班牙
7.传统的韩国走绳索 韩国
8.比利时鲁汶年龄庆典剧 比利时
9墨西哥街头音乐:马利亚奇 墨西哥
广岛县的壬生花田植
日本
尼杰莫克罗:达尔马提亚内陆的沉默圆圈舞 克罗地亚
科伊露莉提天主圣殿的朝圣 秘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类)
捷克东南部的国王游行马队 捷克共和国
岛根县佐太神社的神乐旧本
韩国传统武术:跆跟 韩国
(脚戏)
尤露帕莱美洲虎巫师的传统知识 哥伦比亚
茨亚提斯塔赛诗会
塞浦路斯
寒山地区的麻织传统
韩国
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意思?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
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中国第一个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是什么?
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昆曲,在2001年时,昆曲就入选了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也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昆曲是我国古来的戏曲声腔、剧种,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经过改良后逐渐走向全国。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我国的昆曲艺术入选,中国也由此成为了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现在也被称为昆剧,它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经过改良后走向全国。
昆曲的影响力
昆曲是明朝中叶到清朝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我们现存的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昆曲也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美称。
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基础深厚,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体现,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起到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