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学适合考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是一项选拔性考试,所录取学历类型为普通高等教育。
报考分类
1.非定向指在录取时不确定未来的工作单位,在校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学金和其他生活待遇。毕业时应服从国家就业指导,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进行安排或实行双向选择。
2.定向培养研究生,是指在招生时即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其毕业后工作单位的研究生,其学习期间的培养费用按规定标准由国家向培养单位提供。
大学学编辑出版学是否适合考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什么是编辑出版学。编辑出版学在1999年正式列入我国大学教育课程,主要是培养文学编辑综合性人才,学习这门课程,需要掌握扎实的语言功底、系统的编辑理论以及相应的文化课基础。编辑出版人员是通过对报纸期刊、图书杂志、新闻播报、文化宣传以及企业海报等进行综合性编辑的工作,除此之外,书面设计、出版经营甚至印刷也属于该职业的工作范畴。所以,编辑出版学并不是大家想的就是进行版面编辑这么简单的工作,其还与许多学科进行相应的交叉。
我认为,有能力的可以尽量争取考研。考研本身就是一种增加自己阅历,丰富见识,同时为以后工作增加多一块敲门砖的学习,在企业公司的招聘中,面试官首先看的就是个人学历,其次才是品行能力之类的。毕竟,面试时可以体现基本就是学历,一般能考上研究生的人能力也不会差。所以,何尝不将自己再镀上一层金呢?
再说,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就是一项复合型的专业。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够对各学科进行熟悉的交叉运用,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阔,内容挖掘深度较深。所以,我们可以在研究生时探索更多的知识领域,为自己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大学与硕士教育也有显著不同,越往上走,要求的自学能力就越强。锻炼自身自学能力对将来工作是有所帮助的,特别是这种涉及多方面领域的学科。
综上所述,我认为大学学习编辑出版学的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进行考研究生。不管是加深自身对专业的学习理解,还是为日后的工作打基础,都是值得进行的。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本人为编辑出版专业毕业,帮您查了相关资料。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首先,就第一个问题进行回答,这个专业不考数学。
其次,跨专业考研的其实每年都有很多,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兴趣与谋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实这个专业适合像您这样的有专业背景的人考,只不过开始需要补些基本知识。
最后,给出要考的科目:政治、英语、传播学、出版学。
呃,发现您补充了问题,就上来补一下,教材下面已经给出了,网上买即可。
下面的北京印刷学院2011硕士研究生传播学与出版学考试大纲也许对你有帮助,请参考:
传播学
一、考试目的
(一)考查传播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原理;
(二)考查应用传播学知识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题型
本门课程考试题型包括术语解释、简答、论述三种。
三、传播学课程的考试范围
(一)人类传播史与传播学研究史
1、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2、信息社会的特点;3、传播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学科背景;4、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施拉姆;5、传播学史上的重要学派。
(二)传播与符号
1、传播;2、信息;3、符号;4、意义交流;5、象征性社会互动。
(三)传播媒介
1、传播媒介; 2、媒介类型及进化;3、印刷媒介;4、网络媒介; 5、媒介研究的几种重要理论。
(四)传播类型与传播模式
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群体传播; 4、组织传播;5、大众传播;6、经典传播模式。
(五)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
1、传播者;2、传播机构与传播制度;3、传播受众;4、受众行为理论。
(六)传播效果
1、传播效果的层面与类型;2、微观传播效果; 3、宏观传播效果;4、传播效果研究简史。
(七)网络传播
1、网络媒介的优势与劣势;2、网络传播的特性;3、公共空间与话语权;4、网络媒体策划及运作;5、网络文明与传播秩序。
四、参考书目和相关网站
1、《传播学教程》,21世纪传播学丛书,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传播学简史》 [法]阿芒•马特拉米歇尔•马特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http://cjr.zjol.com.cn/
出版学
一、考试要点与相关能力要求
1.考查编辑、出版理论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
2.考查应用编辑学、出版学基本理论分析出版现象的能力。
3.考查出版工作要求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及相应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考试题型
简要问答、案例分析、论述、写作
三、考试大纲
1.现代出版学基础理论:出版的概念性质、功能,现代出版学的形成,出版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出版工作的基本方针与原则:出版工作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出版队伍的建设,出版工作者的基本修养与基本素质。
3.编辑与出版:编辑的概念与性质,编辑的主要类型,编辑角色与编辑模式,编辑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影响编辑工作开展的因素。
4.出版物及其构成:出版物的概念、载体演变、标识、基本结构、类型、形态变化,网络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变革,书籍的构成、类型和计量单位。
5.出版管理制度与出版形式:出版管理制度及思想理论基础,出版行政管理,出版机构的设立,出版事业与出版产业,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
6.编者和读者:读者的概念、结构,编者和读者的关系,读者需要和读者心理,编辑部的读者工作。
7.选题策划及组稿:选题与选题策划,选题的原则与选题计划,选题策划的依据、内容和方式,组稿工作,约稿方式与程序。
8.审稿及编辑加工:审稿的概念、作用、方式和步骤,三审制及存在问题,审稿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因素,编辑加工的概念、方法、步骤及技巧,辅文和图稿加工。
9.出版的相关业务:与出版有的关著作权法律知识,出版合同的签订,出版侵权与版权管理,发稿及出版物校对,重印与再版,出版物质量管理,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
10.出版物装帧设计:装帧设计的内容、指导思想、原则与特点,出版物结构和装订样式设计,出版物的材料设计、美术设计、开本设计和版式设计。
11.出版物成本及定价:出版物成本的概念、构成及控制,出版物成本核算中的重要概念,出版企业纳税管理,影响出版物定价的因素,出版物定价模式与基本策略。
12.出版物市场营销:出版物市场营销的概念,出版物市场营销组合,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出版物市场划分及特征,出版物分销渠道及购销方式,出版物宣传促销,出版物市场管理,出版物市场的作用与竞争。
13.中国近现代出版史:近代出版活动的分期及其依据,各阶段的特点;近现代出版业对近现代社会的作用。近现代时期重要出版机构、重要出版人物、出版经营活动、出版法律与出版管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事业。
四、参考书目
1.《现代出版学》,师曾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书籍编辑学概论》,阙道隆等著,辽海出版社2006年版。
3.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文化概论》(第一、二、四、十四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4.吴永贵主编:《中国出版史》(下册)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也可加HI聊。
四川大学编辑出版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择校原因
由于我个人的本科社团活动和校外实习经历,我对出版专业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当我决定考研出版专硕后,我首先将目光放在了985高校,如四川大学、南大等。由于我开始时间较晚,南大有很多需要死记硬背的古文常识知识,我最终选择了没有客观题的四川大学,当然还有四川大学在天津这个地理因素。
二、四川大学出版考研情况
出版专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学界也一直探讨出版、编辑、编辑出版的关系,对其进行溯源。四川大学将其放置在文学院下。而其他高校的出版专业有的在新闻传播学院如陕西师范大学,有的在信息管理学院如南京大学。
坦白来说,四川大学的题目不是很难,但它非常灵活,思维也很发散,极其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四川大学没有官方的参考书目,坊间流传的有以下几本:崇文书局出版的《出版专业基础(初级)》《出版专业基础(中级)》《出版专业实务(初级)》《出版专业实务(中级)》,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数字出版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肖东发、于文主编的《中外出版史》,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贺圣遂、姜华主编的《出版的品质》(这本书今年好像改版了)等。
四川大学2021年统考招生人数是17人,2021年分数线即为国家线355分,但据我所知实际招生人数不足17人,好像是因为达到国家线355分的复试生不足17人。2022年由于推免占据统考5个名额,官网统考招生人数为12人,后来补录两位,复试人数16人,实际录取14人,2022年分数线为370分。
虽然这两年四川大学复试线看起来低于其他985高校,但前几年四川大学的复试线是有高达过390的情况。我觉得这主要是看老师改卷子严不严格,愿不愿意多给分。如果严格,那都是一视同仁的,不用过于担心,所以也并不是分数线低看起来就比较好考,别的985分数高可能只是老师改卷子比较松,这并不代表考卷的难易程度。此外,今年出版专业如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都扩招了10个名额,四川大学也是第一次有扩招的情况,明年是否扩招还是要看情况。
我知道有很多同学关心跨考问题,我也是三跨上岸的。听往届学姐调侃,四川大学出版专业之前一直很青睐跨专业考生,这也坚定了我跨考的信心。而在复试阶段,我发现今年四川大学出版考研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本科编辑出版学生的占比不断上升。由于本科学习过编辑出版的知识,她们往往在初试阶段也会取得较高的分数。但从复试录取结果来,四川大学对是否跨考并不是很介意,也不歧视本科学历,很大度地展现了它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一面。并且,我个人感觉,四川大学出版不存在高分刷人的现象,所以如果你初试分数足够高,虽然初复试分数占比是五比五,但依然会占据一定的优势。
三、初试经验
研究方向:
01编辑出版理论
02出版经营管理
03数字出版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1.政治
第一次考研报了个启航的班,第二次报了的。可能第一次对政治体会比较深,第二次的视频没怎么看,看不下去,觉得讲得太慢。对于政治我觉得买本肖秀荣1000题好像,自己看一节书做一节题目,用铅笔做,做一遍擦掉重新做。特别是考前一个月的时候要再把所有题目过一遍。再就是把考研大纲撕成几个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背诵。但是最后还是得回归大纲,背大纲的每一章的标题,要把每个章节的体系背下来。这个体系也许报班时老师会提点一下,可以参考下。最后在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做真题。
不要自欺欺人,要完全明白每个选项怎么来的,每个大题的答案是从哪个角度想的。这个肖秀荣讲真题比较细致。个人觉得任汝芬的书不如肖秀荣的经典,特别是预测卷,肖秀荣的比较切合实事。
最后我的政治考了73分,我个人感觉主观题比客观题答得好,客观题的多选有几个选项不确定,但是主观题却明显比第一年要有话说。政治主观题一定要答得满满的,那么就一定要多背诵!
2.英语:
1、单词:
老生常谈,背单词到最后一刻,想必同学们都深知单词的重要性,我背单词真的就是背到了考试当天,编者在网上找到过一种21天7遍法和40天7遍法,开始确实很痛苦,不过经过这个周期,再背单词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了,在暑假之前,我就把凯程那本乱序版的单词背了7遍以上了。暑假之前我已经把所有的英语真题做过一遍,所以暑假的单词任务就是把近10年的所有的单词(包括不认识的、熟词生意的、出现频率高的)都抄在了本上,9月10月两个月又把单词背了几遍。11月以后,背的单词都是真理的真题里面的单词。事实证明背单词确实很有用。
2、阅读
这是最重要的部分,我一战就吃亏在这个上面,做题速度太慢,导致在最后的10分里我要做新题型和完形填空那部分,再加上紧张,可想而之,我新题型全错,就是这10分,让我和中传失之交臂。准备二战时,再拿出这篇新题型来看,结果10分钟做完,一题未错。所以,阅读的重要性在于不仅要保证正确率,而且还要追求速度。一战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在手抄专业课笔记,后来证明这个活真是又耽误时间,又没有多少成效。
所以,阅读要从开始准备考研就要准备,可以一天一篇,但暑假加大量,一天3篇到4篇,穿插练习新题型、翻译和完型。阅读不能停,直到最后一个月也要保证每天或者两天能做上几篇。一战时暑假我把所有的翻译文章全部翻译了一遍,写在本子上了。
我在二战时,只把真题的阅读做了两遍,因为,一战时,已经把真题看了5遍,题目真的就是全记住了,这两遍只是在研究文章了。
其余的时间我都在大量的做英语阅读。我买了一本《张锦芯考研阅读200篇》和《张剑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下》,两本都做完了,在8月份之前,因为要准备毕业的一些事情,压根就没有集中的时间来学习,所以我就把这段时间只安排了背单词和每天两篇阅读上。
到了8月份,我回学校租了房子,开始正式学习。一天3篇长阅读和一篇其他题型【穿插练习新题型、翻译和完型】。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10月份底,到11月份开始背政治和专业课的时候,时间就不那么多了,我就缩减成一天两篇了,安排在中午睡觉醒来做。到12月份,就缩减到一天一篇阅读,一篇其他题型了。
事实证明这个工作做的很值,二战的英语考了72,虽然我的专业二的分数比一战时少了很多,但是总分还是高了13分。
3.783主题写作
这一块是我比较头疼的地方,我是跟着新祥旭直系的学姐学习的,老师将常考点、重难点知识都讲解的比较透彻。主题写作的考纲明确要求行文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主题、要有问题意识、围绕主题展开论证。所以基本步骤就是确定主题、提出问题、进行论证,得出结论。不同的主题可以选择不同的理论和案例来写,最好能准备不同的理论来回答文章提出的问题。
基础书目:
(1)刘军强:《写作是门手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2)费孝通:《乡土中国》,作家出版社,2019.
(3)钱穆:《湖上闲思录》,九州出版社,2016.
(4)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三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年.
(5)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年.
(6)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4.人文社科基础
结合背诵笔记,把第一遍看书和第一轮背书结合在一起,在11月中旬之前过完了4本参考书目,完成了第一遍背诵。
背诵是按不同科目的不同线索进行。
文学史
除了按朝代演进背,还梳理了各类文体的演进、重点作家和作品的词条、流派特征等等。
文明史
除了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及其扩张,还按照初高中学历史的思路,分中国文明、西方文明;政治、经济、文化史进行了梳理。
哲学
依照张世英《哲学导论》这本书,仔细看了好几遍,提炼每个主题下可以考的题目。哲学史也很重要,所以后来也梳理了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基本脉络。
《媒介·社会》主要关注美国媒介产业。
四、复试
四川大学的复试非常灵活,主要根据你的自我介绍来随机提问,任何老师感兴趣的点都有可能被追问。这就要求你对自己写下的自我介绍极其熟悉,并自己延伸,反复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提问。并且,在复试期间,你可以找一起进复试的小伙伴互相对练,互相提问,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接下来说说心理调整和压力调整的事:
这个问题尤其在二战同学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我们会想万一这一次还考不上怎么办,就浪费了一年,而且还要再找工作或者是考公务员、事业编,而且都毕业了,又要向家里要钱,感觉不好意思。
这时候就需要身边有认识的朋友一起鼓劲,这时最忌讳的就是单枪匹马闯敌阵,二战时不需要把神经绷得太紧,适当放松,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下功夫,周末可以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顿好吃的,或者是看个电影,女生逛个街,男生打个球。考研的生活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枯燥。
这时候,一旦感觉自己心情不好,想钻牛角尖,就赶紧和朋友,亲戚,老师说,听听他们的劝导,总比自己闷在心里的好。
六、乘风破浪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不论开始的早与晚,只有坚持到最后,写完最后一张试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有资格取得胜利的。考研过程中的心酸与崩溃,是每一位考研学子都会经历的。你可以难过,可以流泪,可以崩溃,但唯独不能放弃!走着走着,你会发现,身边好多人已经掉队,但要想做最后胜利的那个,就要咬咬牙,一直走下去。最后,相信各位学弟学妹们都能坚持到最后,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