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史:和珅发迹后,一帮穷亲戚来京投奔,和珅没给他们安排差事,而是说:“家里的银子有些潮湿,你们帮我晒一晒吧。”望着他们的背影,和珅一脸坏笑:当年的仇,我还没忘呢! 在京城最为繁华的一隅,和珅府邸高大的门楼下,一群衣衫褴褛的人站在那里,他们的眼神中既有期待又有不安。这些人,正是和珅那些穷困潦倒的远亲。 自从和珅成为皇帝宠信的大臣以后,他的名声和权力不仅在朝堂上响亮,在民间亦是如雷贯耳。众多权贵和商人蜂拥而至,试图与他结交。而今天,这些从未在京城露面的穷亲戚,也踏上了这片金碧辉煌的土地。 和珅坐在书房,手中翻阅着朝廷奏章,突然,一名仆人匆匆进来,低声报告:“大人,家乡的亲戚们来了,正在外面等着。” 和珅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他深知这些亲戚的来意,他们的到来,不过是想从他这位显赫大臣身上分一杯羹。然而,和珅心中还记着往昔的旧怨,那时他一无所有,被这些所谓的亲戚冷眼相待。 “请他们进来吧。” 和珅淡淡吩咐,面无表情。 一时间,书房里充满了低声下气的问候和赞美之词。那些亲戚们一个个笑容满面,口中不断述说着多年未见的亲情。 和珅坐在那里,脸上带着微笑,听着他们的话语,心里却在冷笑。过了一会儿,其中几人终于开口,请求和珅在朝廷为他们安排一个职位。 和珅缓缓站起,走到窗前,眼神深邃地望着远方,缓缓说道:“诸位远道而来,自是辛苦了。关于你们的请求,我自然会考虑。不过,如今府上有件事情需要人手。” 众人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以为机会来了。 “家中的银子有些潮湿,需要晒晒。诸位,能否帮我这个忙?” 和珅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讽刺的笑容。 亲戚们面面相觑,原本以为能得到一个好职位,没想到却是来晒银子。但面对和珅,他们不敢有任何异议,只得应允下来。 晚上的书房中,烛光摇曳,将和珅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书房内部装饰豪华,琴棋书画一应俱全,显示出主人的品味和身份。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和珅的心情却是复杂难解。 他独自坐在紫檀木制的大书桌前,一手托着下巴,眼神中流露出深邃而又难以捉摸的光芒。书桌上摆放着各种奏折和文书,但和珅的心思显然不在这些政务之上。 “当年的仇,我还没忘。” 他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冰冷。这句话似乎带他回到了过去,那个他一无所有,甚至被亲戚冷落的时期。 那时的他,只是一个平凡至极的小人物,连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他曾经多次求助于这些亲戚,但换来的只是冷漠和嘲笑。这些记忆,像利刃一般深深刻在他的心中。 和珅站起身来,缓缓走向窗边。外面的庭院在夜色中显得宁静而深邃。他凝视着外面的夜空,仿佛在寻找那个艰难岁月的自己。 “你们当年的冷眼,如今我以同样的方式回报。” 他的声音更加低沉。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报复,更像是一种对自己命运的宣告。在权力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和珅深谙此道,他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权势来达到目的。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幅挂在墙上的画上。那是一幅描绘山水的画,画中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似乎在诉说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和珅看着那画,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疑惑:他这一生的奋斗,究竟是为了什么? 然而,这样的思考很快就被他摇头笑了笑,自嘲地放弃了。在这权力的大棋盘上,他早已是一个重要的棋子,再无退路。 和珅在书房中沉思良久,眼中的冷酷之色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思考。两周后,他决定召集剩下的亲戚们来到府院的花园中,这里繁花似锦,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显得既庄重又雅致。 亲戚们聚集在花园中,心中充满了期待和紧张。他们以为和珅会宣布一些重要的决定,甚至是关于他们所期盼的官职的事情。 和珅缓缓走出,站在花园的中央,面对着这些远道而来的亲属。他的表情平静,眼神深邃。然后,他用一种近乎抱歉的语气开口说道:“我和珅对不起各位亲朋,前段时间大家委托的事情我尽力去办了,但是目前朝廷真的没有空缺出来的职位,所以没法给大伙儿谋个一官半职,对不起大家了。” 听到这话,亲戚们的脸色变得复杂起来。他们心中自责和羞愧交织。他们曾在和珅不知情的情况下,偷拿了他的银子,本以为可以趁机发一笔小财,却没想到和珅竟然这样为他们着想。 接下来的几天里,亲戚们陆续告辞离开。他们心中充满了愧疚,不敢再向和珅提出任何要求。在离开的时候,每个人的眼中都流露出复杂的情绪。 等到府邸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珅的一个得力下属不解地问道:“大人,您明明知道他们在偷银子,为何不揭穿他们,还任由他们带走?” 和珅静静地看着他的下属,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我这是拿钱讨个清净。那点银子对我来说不算什么。若直接给他们,他们的欲望只会越来越大。现在,他们偷了我的银子,心中自然会有愧,也就不敢再来府上骚扰我了。” 下属听后,不禁感叹和珅的高明。他用这样的方式,巧妙地切断了与亲戚间可能产生的纠葛。和珅用这种看似宽宏大量的做法,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的权势不受干扰。